1马赫速度到底有多快?相当于每小时多少公里?
文/观文史说
编辑/观文史说
马赫,这个名字对许多人来说可能陌生,但在航空航天领域,它却是家喻户晓,马赫数,是用来表示飞机速度的一个重要单位。
当飞机的速度达到或者超过音速时,我们就说它达到了1马赫,要知道,音速是每小时约1234公里,1马赫就意味着每小时飞行超过1234公里!这在当今世界,已经不仅仅是一般航空客机能达到的速度。
更让人震撼的是,从声音的本质来看,当飞机达到音速时,会产生爆炸般的音爆,冲破音障,进入超音速飞行。
可以想见,1马赫对飞行器的动力和结构要求是多么高,正如它代表的那样——飞离常规,打破屏障。
01
谁开启了飞的时代
正因为人类耳朵的限制,空中飞行的速度无法无限提升,当速度超过声速时,就会产生巨大的爆炸声,会震破人的耳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19世纪,一名奥地利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将音速作为速度的基准,他创建了马赫数,用来表示飞行速度与音速的比值。
在标准环境下,音速约为每秒340米,即时速1224公里,当速度达到音速时,马赫数为1,这为人类的飞行速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二战结束后,各国开始研制喷气式飞机,50年代,人类首次突破音障,进入了超音速时代,英国和法国研制了协和飞机,苏联研制了图-144飞机。
这些飞机商业运营至2003年才停飞,超音速飞行使飞机的速度猛增,飞行时间大为缩短,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音爆问题。
音爆就像暴雷一样,会使玻璃碎裂,建筑出现裂痕,一些国家甚至想利用音爆来对付恐怖分子。
除了破坏力,音爆还会产生奇特的音爆云,音爆使超音速飞机难以在人口稠密地区飞行,成为民用超音速飞机发展的巨大障碍。
人类开启了飞行的新纪元,但又受到声学限制,如何消除音爆,使超音速飞行真正服务于民用,仍需继续研究。
马赫的发现实际上启发了人类进行超音速飞行的尝试,当时的飞机还远未达到音速,但马赫的理论为人类指明了一个未来的方向,在马赫之后,航空工程师开始设计更高速的飞机,渐渐接近甚至超过音障。
二战期间,德国设计了Me 163彗星式火箭战斗机,它的最高速度可达时速1000公里,是当时最快的飞机。
尽管未真正突破音速,但这种箭形设计已经为后世超音速飞机奠定了基础,美国也在40年代试飞了多种实验机,其中Bell X-1最终在1947年第一个实现了水平飞行时的音速突破。
超音速飞行对飞机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飞机需要箭头状机头来减少阻力,并使用新型材料抵抗高温。
这导致超音速飞机外形与早期螺旋桨外形完全不同,50年代开始,各国空军装备了大量超音速战斗机,它们的最高速度达到2-3马赫。
民用领域的超音速飞机面临更大挑战,飞行高度的降低使音爆效应更强,航空公司必须改变航线规划以避开人口稠密区,加大隔音、减震来保护乘客也增加了运营成本,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民用超音速客机的发展。
人类开启了飞行的新纪元,但又受到声学限制,如何消除音爆,使超音速飞行真正服务于民用,仍需继续研究。
正如马赫为超音速奠定基础,人类终将找到突破音障的新路径。
02
打破音速 - X-1开启超音速飞行新时代
20世纪40年代,二战刚刚结束,世界各国开始着手研发新一代的喷气式战斗机,与传统的螺旋桨飞机相比,喷气机拥有更强大的动力来源,可以达到更高的飞行速度。
但是,由于当时喷气动力装置的技术瓶颈,早期的喷气机仍难以突破音障,实现稳定的超音速飞行。
美国决定研制一种专门用于突破音速的实验飞行器,以打开通往超音速飞行的大门,这就是著名的X-1高速实验机,它也代表了一整代X系列飞行器计划中最先进的技术产物。
X-1采用细长的弹头外形,只有不到10米的长度,最大直径仅1.5米,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与震动。
为了达到极高的动力重量比,X-1装配了一台能产生6000磅推力的火箭发动机,由液氧与酒精作为燃料。
1947年10月14日,这一历史性的试飞在美国加州莫哈韦沙漠基地进行,由经验丰富的试飞员查克·耶格尔驾驶X-1,在一架B-29轰炸机的携带下飞向高空,然后从母机中发射出去。
在截获机降落前,X-1先后完成了数次加速冲刺,最终,X-1的时速达到了1066公里,相当于1.06马赫,完成了世界上首次有人驾驶的超音速飞行!
这次试飞的成功,证明了X-1的设计思路是正确的,人类已经掌握了突破音障的关键技术,此后,X-1完成了多达50余次的试飞,最高飞行速度达到了1520公里/小时,相当于1.45马赫数倍音速。
为了精确记录飞机在不同马赫数下的各项性能参数,专家采用“马赫”作为新的速度单位,以更好地衡量与音速的关系。
X-1的诞生开启了空军研制高超音速战斗机的新纪元,在它之后,各国竞相推出的新一代战斗机,例如美国的F-100超级军刀战斗机,都要求具备2马赫以上的极高飞行速度。
X-1首次打开通往音障的大门,不仅展示了美国航空工业的技术实力,也推动了全球高速飞行技术的进步,它成为超音速先驱,书写了航空史上辉煌的一页。
03
超音速飞行的难点与应用前景
超音速飞行面临的主要难点在于音障的产生,当飞机的飞行速度超过音速时,就会产生激波和震波,使飞机受到额外的阻力。
这种阻力随速度的提高而加大,给飞行带来困难,具体来说,当飞机追上自己产生的声音时,会与空气剧烈摩擦,形成横亘在飞机前方的激波,造成音障。
想象一下,如果你能突破地心引力飞起来,你的脚必须以超过引力的速度踩踏空气,这需要极大的动力,对飞机来说,超音速也是在与自身产生的音障“较量”,这需要强大的发动机作为支持。
音障也会产生巨大的噪音,严重影响地面居民,据统计,超音速飞机起降时产生的噪音,声音大约相当于在人耳边突然关闭一辆轿车车门,可想而知其巨大的影响力。
目前各国正在研发低音爆技术,以减小音障对环境的影响,例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就在研发一种低音爆客机,在1.42马赫的速度下,其噪音能控制在很低的水平,这需要先进的空气动力学技术,优化机身与空气的相互作用,减少音爆的产生。
尽管存在难点,超音速飞行仍有重要的军事和民用价值,如美国SR-71侦察机在冷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其3马赫的飞行速度使其免受敌方的拦截。
这主要得益于气压与飞行速度之间的关系,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音速会降低,而SR-71正是利用高空低音速的环境达到了高马赫数的飞行,这使其成为无敌的存在,执行任务时无需担心被击落。
目前一些公司也在研发民用超音速客机,如果能突破技术难关,将可大幅缩短长距离航线的飞行时间。
这对于商务人士和远程旅客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超音速飞行将极大节约时间成本,此外,在可能的军事危机下,超音速运输机也可快速运送援助物资或执法部队。
总之,超音速飞行仍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只要持续研发突破音障技术,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都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相关国家应继续投入资源开展研究,以完善超音速飞行的相关技术,做好技术准备,超音速飞行必将给人类生活带来深远影响。
04
超越音速,探索未知
从1947年,美国试飞员耶格尔驾驶X-1飞机,成为首位突破音障的人,人类正式进入了超音速时代。
多年来,各国纷纷研制高超音速飞行器,目的是突破现有的反导系统防御,如今,中国已经成功研制出实用化的高超音速无人侦察机,其速度可能达到5马赫以上。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在火箭发动机技术上的积累,采用成熟可靠的发动机方案,从而实现了高超音速飞行。
相比美国仍处在技术探索阶段,中国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采用的是技术成熟的火箭发动机,实现快速穿透敌方防空网获取情报,而非长时间滞空。
据报道,这种无人机已经多次执行任务,其高速难以追踪的特点令其可对敌方区域进行快速侦察,然后迅速脱离,获得第一手信息,这对于中国掌握主动权意义重大。
随着空气动力学的理解加深,各国也在继续探索更高速度的民用客机,预计2029年欧美间飞行时间将缩短至3.5小时。
这主要基于新一代高超音速客机的研制取得进展,届时音爆可能更为频繁,对地面造成一定影响。
但对于追求速度的人类来说,这仍是继续推进的方向,未来还可能会有小型商业高超音速飞机问世,面向富裕阶层。
然而,想要实现光速甚至超光速飞行,目前仍有一定难度,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可能的方法,如相对论引擎、激光推进等,但都还处在理论阶段。
2019年,美国一家公司宣布研发核火箭,目标是一个月内到达火星,这给人带来了希望,核推进确实可能成为星际飞行的切实选择。
人类从最初的音障,到第一架超音速飞机问世,再到如今首次研制出实用化高超音速武器,甚至登陆火星,可见科技进步之快。
虽然光速飞行尚不可达,但总有一天,人类定会突破所有限制,到达更远的宇宙,探索未知,是人类进步的动力,相信科学家们会打开通往星际的大门,届时,人类文明将迈入一个崭新的纪元。
05
结语
飞机的发明确实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使远距离的交通变得便利,但是,高速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飞机产生的噪音和排放对环境造成了影响,此外,飞机越来越普及也让世界变小,不同文化的碰撞也在不断增加。
科技就是如此双刃剑,它解决了旧的问题,同时也制造了新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平衡科技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思考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