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弗里特反杀志愿军,他带一团人巧妙逃生,彭总大喜,提为副师长
1951年5月,朝鲜战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突围大戏。志愿军主力北撤,美军范弗里特却在这时发动反击,带领七个师的美军和十三个师的韩英军沿公路纵深穿插,抢占桥梁渡口。志愿军第九兵团12军31师和34师被阻隔,31师更是失去了与军部的联络。31师91团深入敌后,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91团团长李长林却做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他究竟是如何带领部队脱离险境,创造突围奇迹的呢?
一、志愿军主力北撤,美军范弗里特发动反击
1951年5月22日,朝鲜战场的第五次战役进入了第三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激烈交锋,志愿军和美军都损失惨重。志愿军司令部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主力部队北撤,以便休整生息,为下一步作战做准备。
就在志愿军部队准备撤退之时,美军却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反击。这次行动的指挥官正是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范弗里特将军。范弗里特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职业军人,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此时的他,正期望通过一次大胆的进攻,扭转战局,重创志愿军。
在范弗里特的指挥下,美军集结了第1骑兵师、第3步兵师、第24步兵师、第25步兵师等七个主力师,并联合韩军第1师、第6师、第8师,英军第27旅等部队,组成一支强大的进攻集团军。这支部队拥有近20万兵力,配备了大量的坦克、装甲车、大炮等先进武器装备。
5月23日凌晨,范弗里特的部队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沿着公路纵深穿插,直扑志愿军防线的薄弱部位。他们的目标是抢占关键的桥梁、渡口等战略要地,切断志愿军的退路,并给予志愿军以毁灭性打击。
美军的进攻迅猛有力,志愿军防线很快被突破。仅仅三天时间,美军就纵深推进了50至60公里,直逼志愿军的心脏地带。志愿军指挥部陷入了紧张和忧虑之中,形势万分危急。
志愿军第九兵团12军的31师和34师不幸被阻隔在洪杨公路以东地区,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31师师长赵兰田得知北撤命令后,更是焦虑万分。他手下的部队本已深入敌后,此时四面受敌,险象环生。
更令赵兰田揪心的是,31师属下的91团已经深入敌后腹地,距离美军主力最近,随时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91团是31师的王牌部队,由老红军发展而来,战斗力非常强悍。如果91团有个三长两短,对31师乃至整个志愿军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赵兰田当机立断,决定先设法接应91团,再考虑全师撤退事宜。他一面派参谋送信给91团,告知北撤命令,一面集结其他部队,准备掩护91团撤离。然而,91团久久没有回音,赵兰田的心都要提到嗓子眼了。
谁知,就在千钧一发之际,91团团长李长林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没有选择原路撤退,而是决定带领部队向敌人纵深地区进发,力图从敌后突围!这个决定虽然冒险,但也充满智慧,令人拍案叫绝。
李长林之所以敢于做出这样的决定,与他多年的戎马生涯密不可分。李长林16岁参加红军,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兵。他曾参加过长征,在百团大战、鲁西南战役等战役中屡建奇功,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好战将。
此时的李长林深知,91团已深陷敌后,如果贸然原路撤退,势必会遭到敌人的重兵阻击,损失惨重。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先发制人。李长林决定带领部队向东南方向迂回前进,从敌军侧翼突破,再绕到敌后,北上会师大部队。
这个决定虽然看似离经叛道,但却充满了智慧和勇气。李长林要用这次行动,创造一个突围的奇迹,谱写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二、第九兵团12军31师和34师被阻隔
随着美军的突然反击,志愿军第九兵团12军的防线很快被突破。31师和34师所部被阻隔在洪杨公路以东地区,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
31师师部位于洪杨公路东侧的一个小山村内,当美军的先头部队抵达附近时,师部才得知北撤的命令。师长赵兰田大吃一惊,他意识到目前的形势已经十分危急。
赵兰田立即召集参谋人员,分析当前态势。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31师已经与军部失去联络,孤立无援,必须尽快突围,方能避免全军覆没的厄运。
然而,31师要突围谈何容易。师部附近驻扎着美军第24步兵师的一个团,再加上源源不断赶来的增援部队,31师已经被层层包围。更令赵兰田担心的是,师属的91团还在三七线以南的珍富里,距离师部足有数十里,随时都有被敌人切断退路的危险。
赵兰田心急如焚,他知道91团是31师的精锐部队,绝不能有任何闪失。91团原本隶属于红军第一师,是一支久经沙场的老部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这支部队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说,91团就是31师的中流砥柱,如果失去了91团,31师就等于折损了臂膀。
赵兰田当机立断,决定派参谋送信给91团,让他们迅速撤离,或沿东海岸寻找撤退路线,总之要避免与敌人正面交锋。同时,赵兰田调集师属其他部队,准备掩护91团撤退。
令赵兰田焦虑的是,派出的参谋迟迟未归,不知91团是否接到了撤退命令。万一91团仍在原地坚守,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赵兰田坐立不安之时,34师的电话打来了。34师师长王近山告诉赵兰田,他们已经与敌人展开了激战,伤亡惨重,弹药也所剩无几。如果再不突围,全师恐怕难逃被歼的命运。
赵兰田听后,心情更加沉重。31师和34师同属于12军,是并肩作战的兄弟部队。如今34师深陷敌后,难以自拔,31师也岌岌可危,前途未卜。
就在两位师长商议对策之时,91团的电话终于接通了。91团团长李长林向赵兰田汇报了他们的现状和决心:91团已经被美军重兵包围,无法原路返回,但李长林决定带领部队突出重围,力争与大部队会合。
赵兰田听后大喜过望,连声称赞李长林的英明决策。他嘱咐李长林要审时度势,见机行事,不要贸然行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李长林表示一定会带领全团将士,用智慧和勇气开辟一条生路。他坚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就这样,91团开始了惊心动魄的突围之旅。他们不仅要与敌人周旋,还要与时间赛跑,这注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考验。
三、李长林做出惊人决定,带领91团奇迹突围
91团团长李长林面对险境,沉着冷静,运筹帷幄。他深知,在这种情况下贸然突围,必然会遭到敌人的疯狂阻击,造成重大伤亡。但如果按兵不动,等待敌人的包围圈越收越紧,91团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李长林反复权衡利弊,最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带领部队向东南方向迂回前进,绕到敌人侧后,再向北突围。这个决定看似离经叛道,但却充满了智慧和勇气。
事实上,李长林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决策,与他多年的军旅生涯密不可分。李长林16岁就参加了红军,跟随部队出生入死,转战南北。他曾参加过艰苦卓绝的长征,在百团大战、鲁西南战役等重大战役中屡建奇功,是一位久经沙场的智勇双全的将领。
在鲁西南战役中,李长林所部攻克羊山后,遭到敌军三十多次疯狂反扑,但他带领将士们奋勇抵抗,巧妙应对,最终粉碎了敌人的进攻,稳固了阵地。这次战斗,锻炼了李长林指挥作战的能力,也坚定了他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信心。
此时此刻,面对91团陷入重围的困境,李长林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他冷静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认为美军有可能对91团的行动预先有所防范,在前进路线上布下重兵。如果91团沿原路撤退,势必会正面遭遇敌人的主力,陷入苦战。
李长林灵机一动,决定利用美军侧翼的薄弱环节,迂回穿插,避开正面交锋。他要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先发制人,出奇制胜。
为了实施这一计划,李长林召集团属各连连长开会,详细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和部署。大家听后,都为这个大胆的决策所折服,纷纷表示坚决执行。
李长林当即下达了突围的命令,91团迅速行动起来。他们趁着夜色,隐蔽行军,向东南方向进发。一路上,李长林根据敌情的变化,灵活调整部队的行进路线,避开敌人的耳目。
91团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穿插到了美军和韩军的缝隙之中,一度与韩军部队并肩前进。敌人没有想到,志愿军部队竟然会出现在他们的侧后,顿时乱作一团。
91团抓住战机,与敌人展开了游击战。他们时而出击,给敌人以迎头痛击;时而隐蔽,让敌人无从下手。美韩军束手无策,只能被动挨打。
就在91团即将突围成功之际,他们在汉城附近遭遇了韩军的一个营。双方展开激战,91团凭借出色的战斗力,很快就打垮了敌人。战斗中,91团俘虏了韩军300多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
经过一番周折,91团终于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到达了朝鲜东海岸。此时,他们已经在敌后跋涉了数百里,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险。
当91团平安归来的消息传到31师师部时,赵兰田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没有想到,在如此绝境之中,李长林竟然能带领部队完成一次不可思议的突围壮举,创造了一个奇迹。
这次突围,不仅保全了91团的有生力量,也极大地鼓舞了志愿军将士们的士气。李长林的机智勇敢和指挥才能,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赞扬。
91团的壮举,将永远载入志愿军战史的光辉篇章。
四、李长林因功升任副师长,后续战斗表现出色
91团完成突围,平安归来,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志愿军。大家都为这个奇迹般的胜利而欢呼雀跃,士气大振。
消息传到志愿军总部,彭德怀总司令得知后,也非常高兴。他对李长林的英明决策和出色指挥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志愿军将领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为了表彰李长林的功绩,志愿军总部决定给予他特别嘉奖,并提拔他为31师副师长。这个决定得到了全师上下的一致拥护,大家都认为李长林是实至名归。
就这样,李长林成为了31师的副师长,协助赵兰田指挥全师的作战行动。他们配合默契,决策果断,带领31师转战沙场,屡建奇功。
1952年下半年,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地区展开了殊死搏斗。这次战役,被称为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惨烈的阵地战之一。双方你来我往,进攻防守,伤亡惨重。
在上甘岭战役的第一阶段,志愿军第15军45师奋勇抵抗,阻击了敌人的疯狂进攻。但经过几天的激战,45师伤亡殆尽,难以为继。志愿军总部决定,由31师接替45师,继续坚守阵地。
接到命令后,李长林代理师长,率领31师来到上甘岭前沿阵地。他们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双方在几平方公里的山头上,投入了大量兵力,使用了各种重型武器,打得昏天黑地。
在指挥作战时,李长林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他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甘共苦,鼓舞着大家的士气。在他的带领下,31师全体将士发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与敌人浴血奋战。
这场战斗,31师整整坚守了45天,创造了志愿军作战史上的奇迹。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和优异的战斗力,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巩固了阵地,为上甘岭战役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战斗结束后,李长林因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再次受到了嘉奖。他不仅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也是一位真正关心爱护士兵的好领导。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李长林回到了祖国。他先后担任了第27军79师师长等职务,为国防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69年,李长林奉命前往新疆,担任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那一年,中苏关系紧张,苏联在中苏边境大量集结军队,妄图武力侵犯中国领土。
李长林到任后,协助军区司令员指挥边防部队,加强战备工作,坚决打击苏军的挑衅行为。他们修建工事,部署兵力,组织军民联防,有力地震慑了苏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新疆工作期间,李长林十分关心基层官兵的生活,经常深入连队,与大家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他还十分注重民族团结,努力为少数民族官兵排忧解难,赢得了各族官兵的爱戴。
1999年,李长林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是一位矢志不渝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位为国为民的好儿郎。
李长林的事迹,永远值得后人铭记和学习。他那不怕牺牲、敢打硬仗的战斗精神,他那为民奉献、忠诚使命的高尚情操,将激励一代又一代军人,为祖国和人民建立新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