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凭什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两个“小人物”帮了大忙
中央红军在1935年5月4日至9日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这一历史事实被史学家称为“巧渡金沙江”。这里的“巧”,“巧”在哪里?
巧用“调虎离山计”,巧借“龙云献图”,乔装打扮巧取三城,这“三巧”,我们的教科书上都讲过了,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今天我们聊聊最后一个“巧”,是一个叫汪保卿的人帮了红军的“大忙”。
掉进“钱眼”里的蠢材汪保卿
汪保卿何许人也?汪保卿是金沙江皎平渡口的人,他是当地厘金局的一个小头目。汪保卿从来没有见过红军,也不知道红军有多厉害。
四川军阀刘文辉,也就是四川大军阀刘湘的叔叔,在争夺对四川的控制权的混战中失败。刘湘念在叔侄的情分上,没有“赶尽杀绝”,把他撵到了川南的偏僻地区。刘文辉做梦也没有想到红军会强渡金沙江。所以,当他接到上级命令时,立刻开始对金沙江上的渡口进行封锁。
刘文辉命令金沙江上所有的渡口,把所有的船收集起来,从南岸拉到北岸,然后销毁。命令很清楚,三步:收集船只,拉到北岸,烧毁。
他想,都把船弄到北岸,有人过河怎么办?红军会来吗?不会吧!在这种思维和贪财思想的驱使下,汪保卿做了一件对红军特有利的事儿:他偷偷地留了两条船做起了生意:单客过江收洋一元,挑担子的加收半元,空马一匹收一元,马背上驮货物收两元。
人家汪保卿是“明码标价”呀,又是“垄断经营”,生意好得不要不要的。汪保卿是掉钱眼里了,他向下属发布命令说:“无论谁要渡江都得收钱,连邮差也不例外。”
电视剧《亮剑》中地常乃超
记得《亮剑》里,被我军俘虏的国民党暂七师师长常乃超说过一句话:国军的作战计划是由天才制定,而由蠢材实施的。一点不假,这个汪保卿便是“蠢材”之一。
1935年4月30日,中央红军分为三路纵队突然北返,开始了对金沙江渡口的偷袭。
红一军团预定渡口是龙街;红三军团预定渡口是洪门,红五军团掩护中央纵队,在嵩明和寻甸之间越过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抢夺皎平渡口。
皎平渡是金沙江边一个重要的渡口,四川和云南两省往来的盐巴、粮食、皮革、金银、药材都从这个渡口通过。
红军对这个渡口给予了最大的希望,原因是这个渡口两岸都是悬崖峭壁,在这里渡江可能出乎敌人的意料。
所以,中革军委派出了最精锐的部队:干部团团长陈赓,政委宋任穷。
干部团选定三营为先头部队,由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和干部团政委宋任穷率领,以当天160里的急行军赶到渡口,消灭渡口敌人并强渡金沙江巩固北岸阵地,南岸部队迅速收集船只并组织架桥。
干部团团长陈赓率领其余的部队为后梯队跟进,以当天100里的速度急行军,在先头部队抢占成功后,占领江北20公里处的通安,阻击和消灭向渡口增援的川军。
陈赓原照与扮演者梁大维对比照
干部团到达江边的时候,皎平渡已经处于封锁状态,正好汪保卿留的那两条船正靠在南岸。红军立刻找好当地的船工,讲好了价钱,两条船顺利地到达了北岸。由于老百姓恨透了这个厘金局,所以给红军带路的积极性特别高。
当红军敲门的时候,里面正在打麻将,对着门外喊:要交税,明天再说。里面话音未落,红军一脚就把门给踢开了。
红军攻击厘金局时,听见枪声的汪保卿从睡梦中惊醒,带着他的心腹就跑。后来,汪保卿和他的手下都当了红军的俘虏。
本来是要架桥的,结果这里水深浪急,根本不能架桥,好在红军又找到了5只船,加上汪保卿的那两只船,一共7只船。三万多红军有组织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在“渡江总司令”陈云的统一计划统一指挥下,用了六天六夜的时间,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三万多红军过江,没有一人受伤,连骡马都给渡了过去。
中央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两天之后,第一支国民党追击部队才到达金沙江边。他们看到了什么?就是我们在中学课本里讲到的,他们只看到了红军留下的一只破草鞋!
安顺场最大的“财主营长”赖执中
红军渡过了金沙江,只是暂时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圈,红军的处境依然危险。摆在前面的两大障碍,一个是彝族聚集区,一个是大渡河。由于国民党当局长期奉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彝人对汉人的敌对。所以,毛主席说:“顺利渡过大渡河的关键是和彝人关系的处理。”
“四川龙”刘伯承带领先遣队,很好地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官兵保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而且刘伯承还和彝族沽基族系的头领小叶丹结拜为兄弟,红军队伍顺利地通过了彝民聚集区。
电视剧中的刘伯承与小叶丹结拜
防守大渡河重要渡口安顺场的是国民党川军第二十四军第五旅余味儒团的韩阶槐营。韩阶槐营长原来是这一带有名的哥老会头目,他的部队基本上是上下都拜了“把子”的袍哥兄弟。韩阶槐到了安顺场后,命令把南岸所有的船只和粮食全部弄到北岸,然后强迫老百姓搬家,准备放火烧街以扫清射界。
正在这个时候,一支地方部队的头头叫邓秀廷,他下边一个营长叫赖执中。赖执中是安顺场最大的财主,这里的大半条街都是他的财产。
5月24日,赖执中刚到,正好碰见韩阶槐的一个连长准备放火烧街,赖执中毫不迟疑地阻止了。结果,赖执中和这个连长打了起来,一直打到团长余味儒那里。
最后,赖执中红口白牙地发誓,一是红军不会来,二是,红军一旦来了,立刻烧街还来得及等等,余味儒团长就默许了。结果赖执中私下里又违反军令,偷偷在南岸留下了一条船。就是这条船,成全了即将渡河的中央红军。
强渡大渡河
刘伯承带领着红一军团一师一团,在5月24日夜晚,冒着大雨来到安顺场。晚22时,在团长杨得志的率领下,一营分三路:一连攻正面,二连和重机枪排从东面,三连从西面,向安顺场扑了过去。
韩阶槐和赖执中都以为红军走大路去了大树堡。当一营红军悄悄摸进安顺场时,川军在哨所里还在高声唱着川剧呢。听到枪声,赖执中慌忙翻墙跑了。
红军战士找到了赖执中藏的那条船。由于对岸的敌人已经知道红军夺取了南岸渡口,第二天,开始了红军史上著名的“强渡大渡河”。17勇士在我军炮火的掩护下,在当地船工的帮助下,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强渡大渡河成功!
“小人物”也能改写历史
除了赖执中这条船,又找到了三只船,但这三只船都需要修。如果用这些船把全体红军渡过去,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敌人正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情况非常危急。这才有了红一军团二师四团的官兵昼夜兼行240里,飞夺泸定桥的壮举。
所以,“小人物”也能改写历史。如果汪保卿不贪心,像红军那样遵守纪律,把所有的船都拖到北岸,再烧掉,那红军就不会“巧渡金沙江“了;如果赖执中同意韩阶槐手下的连长烧街,自己也不违反军令私自留一条大船,红军连”强渡大渡河“的机会也没有。
从蒋介石的角度看,就是这两个“小人物”的贪财好利,让他把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愿望变成了梦想,而且是永远也实现不了的梦想。
所以,打仗的双方,要想取胜,一是尽量不犯错误,二是等着敌人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