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吴其轺被日机击落后是怎么生还的,2008年他做出什么举动?
1941年是中国空军最艰难困苦的一年。这一年2月,吴其轺被分配到成都凤凰山机场驱逐机总队任飞行员。
一报到,就奉命去了新疆伊犁,接受苏联的伊-15、伊-16飞机。同年5月,吴其轺完成任务,回到成都。
6月22日这一天,日军出动53架飞机,分四批轰炸成都,中国空军马上紧急起飞,欲往四川广元方向躲避日记轰炸。
吴其轺动作快,驾驶一架教练机起飞了。航训主任洪养福带着3名新飞行员,教官王志信带一名射击手,分别驾驶两架教练机也起飞了。
后面没能及时起飞的飞机就挨炸了,当这3架没有战斗能力的教练机飞到嘉陵江口的时候,他们与4架日本战机遭遇。
吴其轺赶紧降低高度,躲避日机的攻击,在离江面40米的高度,他只觉得左边一连串火光,接着听到被击中的金属声。
飞机失去控制,一头扎到水里,入水前还翻了一个身,肚皮朝上,吴其轺被扣在了水里,机敏的吴其轺迅速打开座舱盖,脱离开飞机。
日机还担心中国飞行员没死,又一个俯冲下来,扔下一串炸弹,他的飞机燃起了大火,烧得通红,附近的江水也很烫,这时他才觉得自己的左腿不听使唤了,他在水中咬牙坚持着,迷迷糊糊中看到有几只小船向他划过来。
当吴其轺再次苏醒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躺在一个祠堂里,有些人在出出进进地忙碌着,他听到有人说:
“你们几个烫伤的,也去抹点药吧”。
他这才明白是这些老乡救了他,他又听到有人说:
“他可伤得不轻,也许命不保呢。”
“那咋子办?按风俗外姓人可不能死在祠堂里呀。”
吴其轺听到这儿,动了动,发现自己的左腿和屁股都被包扎着,他挣扎着要起来,可是不成功,人们围过来,问他要干啥子。
他说:“你们说的话,我都听到了,我也可能不行了,不能待在这里,这个没问题,你们就把我搬到外面去吧。”
外面还在下着雨,人们有些为难。吴其轺笑笑说:“把我放在屋檐下就好了。”就这样,吴其轺在这个叫做快活林的小村子里,由老乡们轮流陪伴着,度过了一个漆黑而漫长的雨夜,第二天被送到广元县后,转到华西医院。
主治医生刚巧是吴其轺的五哥吴其爱在福建协和大学的同学,他在吴其轺的左臀部取出3颗航空机枪的子弹头。
他告诉吴其轺:“还好,由于机身和座椅金属的阻挡,才没有造成贯通伤,真是万幸。”
吴其轺一拍大腿说:“这就是说,我还能重上蓝天继续飞。”医生摇摇头说:“老弟,没那么乐观,你的坐骨神经被打断了。”“那又怎么样呢?”吴其轺不以为然,医生说:“这意味着将对你造成终身残疾。”
吴其轺把手一挥说:“不可能!不可能!我知道我能行,我吴其轺可是很难被吓到的。”这以后,医院里就出现了一个怪病人,吴其轺要做任何事,都拒绝护士们的搀扶和帮助。
甚至早早就把拐杖扔了,下肢不方便,就锻炼上肢力量,每天做几百次俯卧撑、仰卧起坐。伤口愈合后,他又练习蹲起,可他还是发现自己的左脚踝是僵直的,不听指挥,打不了弯儿,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
只有23岁的吴其轺,看着自己这条腿,苦笑着自嘲:“前辈高志航是高瘸子,从今往后,我就是吴瘸子了。”尽管他不愿意承认,国民政府还是发给他二等三级伤残军人证书。
后来,吴其轺才知道,战友们都以为他牺牲了,把他在营房里所有的东西都分光了。
当时中国空军军人之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
谁战死了,他的东西大家就分了,也算是留个念想。他要是有太太、孩子,就由活着的战友接过来,组成家庭!继续生存!继续抗日!继续奋斗!
也是后来,吴其轺才知道,6月22日那天,航训主任洪养福带着3名新飞行员的那家教练机,也被击落,洪养福生还,他的3个同学都牺牲了。
教官王志信带一名射击手的教练机被击中,在离他失事的快活林15公里外的车家坝迫降,王受重伤,射击手牺牲。
几十年过去了,吴其轺一直把四川广元快活林这个地方,视为他的重生之地,念念不忘。
2008年“五.一二”大地震后,吴其轺马上拿出他当月退休金的一半1000元捐给广元灾区。
还觉得自己的力量太有限,他又把自己珍藏多年,曾有几个人都想买,他却不肯卖的一部德国蔡司相机、一个美制驱逐机P-40上的座椅和一套当年的飞行服,捐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所得的奖励,也都寄给四川灾区。
抗日空战【第113期】

吴其轺
作者简介
自小喜欢文字,小学生时,作文已常做范文。文青时期,多篇文章获奖。风雨几十年,爱好未改,喜读文史,坚持写作,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