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山东过年“请家堂”的那些事儿,你们那是怎么缅怀先人的
#天南地北大拜年# 一起领红包>
过年“请家堂”,普遍存在于山东的泰安、济南、临沂、潍坊、日照等地。
过年“请家堂”是对逝去族人的一种缅怀,是我们活着人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有一种教育、警示作用,提醒后人:
要孝敬长辈;
对待亲朋好友要友善、诚实;
接人待物要得体。
正如“家堂轴子”两边的楹联所言,忠厚传家远,诗书济世长(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三槐堂铭》)。
请家堂
过年“请家堂”是一场很讲究的年事活动,要全家行动,共同完成。
每年年三十上午一家人就按照预先分工,有条不紊的推进各个程序。
家里的男爷们负责贴对联,先把往年的旧对联清理掉(叫去旧),屋里屋外,大门,圈门,家里的水缸,米缸,床头等等,到处都贴上喜庆和吉祥的大红对联(叫迎新)。
贴完对联后就要去用纸勺子(一种木质工具,底端有铜钱的阳文符号)打火纸(一种祭祀用的黄纸)。然后女眷们便下厨房准备供养的供品了,供品一般是荤素搭配,有鸡、鱼、方肉、豆腐、青菜和水果等。
鸡、鱼一般都是用生的,鸡要提前盘好,俗称“盘鸡”;鱼也要摆成“鲤鱼跃龙门”的姿势;青菜呢,到摆供桌时现炒;水果以前生活条件不好就放苹果、桔子之类的,现在条件好了,有放菠萝的,火龙果的……
家堂桌子
一切准备得当,午饭后开始“请家堂”,家里长辈需用簸箕端着“折子”(上面记有本族先人名讳)、火纸、香烛,还有一水勺饺子汤(据说是饮马、牛用得),一家人到村口,燃放爆竹,焚烧火纸,跪拜,恭迎先人回家过年。
祭祀用折子
仪式完毕后,需在自家大门口放上一根“拦门棍”,示意先人在自家过年就行,不要随意走动,惊扰了别人。
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喝酒、品茶、聊天、看春晚、玩扑克等等,直到午夜,其乐融融也……
拦门棍
午夜十二点,下水饺,煮好水饺后,先盛上水饺,放到家堂下的八仙桌上,叫做“浇天”,以示让祖先们先吃(暗喻对先人们的敬仰),然后一家人再吃。
此刻,再次燃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同时以示和先人们一块儿欢度祥和春节。
年初一一大早,以主街上的鞭炮为信号,一辈人一队,开始到村里的老人们处拜年。
到各家各户的家堂前先跪拜(从前直接往地上一跪,一裤子土,现在条件好了,都提前准备个垫子,以防弄脏新衣服),拜完家堂后,再给健在的长辈们拜年,这种春节拜年的氛围太温情了。
正月初二下午,各家各户又点上香,烧了纸,把先人们从家堂上请下来,准备“送家堂”。
族里的人全都集中在村口的空地,各户有序展开,焚烧火纸,浇天,跪拜,然后开始燃放烟花爆竹,至此,这一年“请家堂”的仪式就结束了。
老人们说,“请家堂”,这不叫迷信,这是对先人们的怀念、孝敬和尊重。
过春节,请家堂的做法代表了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一种血缘关系的传承……
几百年来,代代相传,或许这就是“过年”,这就是几百年来“过年”的意义所在。
对于“请家堂”的做法,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