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将王平上将,身边战友中弹他无恙,晚年进中央军委,儿子是中将
在中国军事史上,有这么一位开国上将,他不仅是彭德怀的得力干将,更是一位真正的"福将"。战场上,子弹仿佛专门绕着他走,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他却总能化险为夷。这个人就是王平上将。
王平出生在湖北阳新一个贫困家庭,五六岁时就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大难不死。那天他去放牛,一不小心掉进了水塘。那个年纪的娃哪会游泳?幸好村里人及时发现把他救了上来。这大概就是老天爷给他的第一个暗示:这孩子,命不该绝。
17岁那年,王平被父亲包办了婚事。但这个倔小子不干,加上家里继母的事让他心里不痛快,干脆离家出走了。这一走,就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0年,王平参加了红军。因为识文断字,一开始被分到宣传组写标语。谁能想到,这个写标语的后来成了战场上最神奇的"躲子弹高手"?
说他是"躲子弹高手"可不是开玑。有一次,他和团长邓国清在山沟里指挥作战,敌人的子弹穿过邓国清的后背,打在了王平的挎包上。邓国清重伤,王平却屁事没有。
更离谱的是在长征路上。有回打完仗休息,警卫班的战士不小心走火了,子弹穿过班长的身体,贴着王平的耳朵飞过去。班长当场牺牲,王平却连根头发都没少。
最惊险的要数和参谋长邓萍观察地形那次。邓萍在王平侧后方,一抬头就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了。邓萍可是红三军团的参谋长啊,就这么倒在了王平身后,而王平又一次毫发无损。
彭德怀对这个阳新小子是真心喜欢。有天半夜,彭德怀跑到王平住处写文章,写到凌晨两点饿了,还把王平叫醒给他煮面糊糊。边吃边聊,彭德怀还打趣说:"等革命胜利了,你们都可以娶老婆喽!"
后来王平确实娶了媳妇范景新,还生了7个娃,其中长子范晓光更是当上了中将。这家伙,不光自己是福将,连后代也这么有出息。
王平的仕途也是顺风顺水。朝鲜战争时期,彭德怀亲自点将,让他当了志愿军最后一任政委。回国后,一路升到武汉军区政委、总后勤部政委,最后当上了中央军委副秘书长。
91岁的高寿,7个儿女,显赫的军旅生涯,王平这辈子可谓是福禄双全。有人说他是靠运气,但能在战场上一次次死里逃生,在和平年代又建功立业,这哪是运气能解释的?这分明是实力和运气的完美结合。
或许正如那句老话所说:福不会无缘无故降临,运气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王平的传奇人生,正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说起王平的军事才能,那可真不是盖的。1932年,他从一个写标语的小兵,一跃成为团级干部。这速度,放在红军里也是少见。
打仗的时候,王平特别能拿主意。有一回,部队在赣南打仗,敌人火力凶猛得很。王平灵机一动,让战士们趁着夜色,把茅草捆扎成人形,放在战壕里。敌人一看有动静,对着"草人"就是一顿猛打,把子弹都打光了。这时候,王平一声令下,部队冲上去,三下五除二就把敌人给拿下了。
长征途中,王平可没少动脑筋。那会儿物资紧缺,战士们连鞋都没得穿。王平就琢磨出了个土方法:用牛皮做鞋底,草绳编鞋面。这样的鞋虽然不好看,可是结实耐用,帮战士们解决了大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王平在晋察冀根据地大显身手。他带领部队采用游击战术,打得小鬼子晕头转向。有次,他们在敌人必经的山路上挖了个大坑,上面盖上树枝伪装。鬼子的运输队一过来,"咕咚"一声,十几辆汽车全掉进坑里。这一仗,缴获了不少武器弹药。
新中国成立后,王平没闲着。朝鲜战场上,他当上了志愿军第二十兵团政委。美军的飞机天天在头顶上转悠,炸弹像下雨似的往下扔。王平就让部队挖地道,把指挥所建在地下。美军炸了好几天,连根毛都没炸着。
回国后,王平负责后勤工作。那会儿条件差,他就带头过紧日子。有次视察部队,看到战士们吃的是白水煮萝卜,他二话不说,跟战士们一起吃起了萝卜。战士们看到首长和自己吃一样的,心里特别温暖。
到了晚年,王平可没闲着。他爱写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家里来了客人,他总要写几幅字送人。他还喜欢种花,院子里种满了月季和牡丹,每到开花时节,那叫一个漂亮。
王平特别重视家风建设。他常跟子女说:"当官发财都是假的,做人要实在。"他的7个子女,没有一个靠他的关系走后门。老王这人就是这样,自己清廉,也要求子女清白做人。
有意思的是,王平特别喜欢吃辣。湖北人嘛,没辣椒不行。到了90多岁,他还能一顿饭吃掉半个辣椒。医生劝他少吃点辣,他就笑着说:"我这辈子枪林弹雨都过来了,还怕这点辣椒?"
王平和战友们之间有不少趣事。有次开会,一位首长讲话特别长。王平就在下面偷偷打瞌睡,被彭德怀发现了。彭总没批评他,反而在会后说:"王平同志,你这是用耳朵在听啊!"把大家都逗乐了。
他和粟裕将军的交情特别好。两人都爱下象棋,经常杀得难解难分。有一回,王平连赢了粟裕三局,粟裕急了,非要再下。结果一直下到半夜,还是没赢回来。从此以后,粟裕见了王平就说:"咱不下棋,下棋伤感情!"
战友们都说王平福气大。他自己却说:"打仗就是这样,谁也说不准。关键是要有颗忠诚的心,为人民服务的决心。"这话朴实,道出了他一生的为人准则。
王平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住的房子很普通,家具也都是老物件。有人劝他换新家具,他说:"这些老家具都是跟着革命跑出来的,有感情。"
他特别注意培养年轻干部。在部队时,他经常和年轻战士坐在一起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碰到有困难的,他都会想办法帮忙解决。战士们都亲切地叫他"老王"。
王平的一生,就是一部活生生的革命史。从一个写标语的小兵,成长为开国上将,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