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透视和田黄玉,市场何以“千金一石”,揭秘黄玉的珍贵传奇!
在和田玉市场中,哪种颜色最为稀有呢?有人说是羊脂白玉,有人说是黑白分明的青花,也有人说是翠如菠菜的碧玉,在大叔看来,真正稀缺的颜色,其实是黄玉,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玉石爱好者的目光。如何品鉴这位"黄色精灵",它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今天和玉大叔就来聊一聊。
和田玉黄玉,顾名思义就是呈现出黄色调的和田玉。但它的色彩并非单一的黄色,会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变化。从浅黄到深黄,从绿黄到栗黄,还有一些玉友口中的柠檬黄、鸡蛋黄等,每一种色调都有其独特的美感,能用食物描绘的玉种,比如糖玉之类都是很美的料子,毕竟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同在古代黄玉因为与“皇”同音,一直备受皇室青睐。明代的《遵生八笺》之五——《燕闲清赏笺》中就记载:“玉以甘黄为上,羊脂次之。”可见古代黄玉的地位就超过了羊脂玉,虽然现在黄玉的声名看似不及羊脂玉响亮,但它的价值却丝毫不逊色。
和田玉的黄色家族:黄玉、黄沁和黄口料
在讲黄玉之前,类似的颜色还有黄沁料、糖玉以及黄口料等,它们都带有迷人的黄色调,但成因和特征却各有不同。
一、黄玉:原生贵族,天生尊贵
黄玉的颜色是原生的,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微微带有黄绿色调的正黄。这种颜色端庄大气,不浮不躁,如同一位出身名门的贵族,自带高贵气质。 颜色浅了不能称为黄玉,颜色偏绿的统称为“黄口料”(我们后面会详细介绍)。能达到鉴定级别的黄玉,一般要通过色标的比对,这并不容易。
二、黄沁料:籽料的高贵色
黄沁料的颜色属于“次生”形成的,主要是籽料在形成后,长期受到三价铁离子的沁入浸染所致。表皮颜色由外向内逐渐过渡,如同水墨画般晕染开来,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层次感。这是新手经常犯的一个错误,黄沁料就是再黄也几乎不能鉴定为黄玉,除非是切开内外颜色完全一致,证明其属于原生色,在玉石鉴定中,次生色是不能被鉴定的。
三、黄口料:一抹青黄,清新淡雅
黄口料的基质是白玉,主要产自新疆的且末、若羌以及青海。它的颜色是由于地表水中氧化铁的长期渗滤到玉石的缝隙中形成的,我们可以理解为糖色沁入到青玉里,因此黄绿色调为主,如同春日里一抹清新的嫩芽,淡雅宜人。新疆的黄口料有颜色差异是因为若羌地区富含铜元素,所以那里的黄口料颜色偏黄绿色,能达到真正纯黄玉的标准不容易。
说完了三种最近似的料子,我们在品鉴和田玉黄玉时,和玉大叔建议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看颜色。上等的黄玉应该呈现出深黄色,色泽柔和均匀,犹如一块刚蒸熟的栗子,散发着温润的光泽。颜色越纯正,品质就越高。
二看质地。优质的黄玉质地应该细腻致密,手感滑润,呈现出半透明感,这里大叔必须要说个实话,绝大部分黄玉颜色越黄,一般肉质结构没那么好,可能会比较粗,因为黄玉的成因就是外部的铁、铜、锰等金属离子的侵染,能被侵染的料子说明本身结构就不会很紧密,因此结构很均匀甚至达到没什么肉眼结构的黄玉价格就很贵。
最后看光泽。上好的黄玉应该呈现出油脂光泽,不用可以上油和保养,在常光下就会有一种内敛的光芒。
这里大叔必须要提醒大家,有部分奸商会将黄岫玉冒充成黄玉出售。这里和玉大叔要和大家分享一些辨别的小技巧:
黄岫玉虽然也是黄色,但它属于蛇纹石类玉石,硬度和密度都比和田玉黄玉低。但黄岫玉几乎都能达到标准的熟黄色,因此在颜色上比普通的黄口料要好看很多,结构也特别均匀,因此我们如果偶然碰到色度非常黄,价格特别便宜,一问价就是“玉”或者“新疆玉”但不说“和田黄玉”几个字的,一定要小心,和玉大叔有不少粉丝都上过当。
在和玉大叔看来,和田玉黄玉的珍贵不仅在于它的稀少,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尊贵、权力和智慧。一块上等的黄玉,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它凝聚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承载了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田玉黄玉的价值会被更多人所认识和认可,它的市场前景也将更加光明。大叔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和田玉黄玉,让这抹金黄,为您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